傳動系統(tǒng)、驅動系統(tǒng),也就是說轉動的部分都離不開軸承,也就離不開孔與軸的配合。
學機械的人都知道軸承和軸的配合一般都是基孔制,因為軸承是標準件,軸則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設計的。
關于基孔制,我們理解的基孔制好像是孔的下偏差是0,上偏差是一定值,公差帶代號為H,公差等級一定。
但是對于滾動軸承來說好像不是這樣。單舉個例子來說一下,6204的向心球軸承,他的內徑是20mm,對于基孔制來說,他應該是下偏差是0,實際情況則不是這樣,向心球軸承的上偏差是0,下偏差是負值。
我查閱了一下機械設計手冊:
為防止軸承內圈與軸、外圈與外殼孔在機器運轉時產生不應有的相對滑動,必須選擇正確的配合。通常軸與內圈采用適當?shù)木o配合是防止軸與內圈相對滑動的最簡單有效的方法。特別是對于軸承的薄壁套圈,采用適當?shù)木o配合可使軸承套圈在運動時受力均勻,以至軸承的承載能力得到充分發(fā)揮。但是軸承的配合又不能太緊,因內圈的彈性膨脹和外圈的收縮使軸承徑向游隙減小以至完全消除,從而影響正常運轉。
軸承內徑d與軸的配合,取基孔制,但公差帶位于零線下方,即上偏差為0,與一般的基孔制相比,在同名配合下更易獲得較緊密的配合。外徑D與外殼孔的配合取基軸制,其公差帶與一般的基軸制一樣,位于零線下方,上偏差為0,但與一般公差制度相比,其公差帶不完全一樣。軸承與孔的配合與軸相比一般較松。
以上兩段取自機械設計手冊
第一段中說了需要緊配合,但又不能太緊。說明這里有個緊有個度。
第二段說是基孔制,但是又區(qū)別于一般的基孔制。同名配合我加黑了,意思是:在一般基孔制的間隙配合中,此軸承配合可以到過渡配合,在一般基孔制的過渡配合中,此軸承配合能達到過盈配合,或者是最大間隙變小,最大過盈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