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碳鋼軸承外圈淬火后加工余量的確定
1 彈性回縮量的計算
由生產(chǎn)實踐得知,滲碳鋼軸承套圈彈性回縮量的大小與工件壁厚、直徑的大小有關。我們總結的彈性回縮量的經(jīng)驗公式是 d=26B4/D3 (1)
式中:B——工件最大壁厚
D——套圈外徑
系數(shù)26是在壓模旋轉淬火條件下,經(jīng)多次實踐數(shù)據(jù)而推得。
式(1)適用外徑在200~300mm范圍內(nèi)的工件。
2 外滾道車削后的余量確定
車削后的余量確定,受彈性回縮盆大小的影響,彈性回縮量越大,余量越小,反之亦然。通過生產(chǎn)實踐與理論分析得知,外滾道車削后的余量(H∆D)1與工件的厚徑比有關,即H∆D1∝D/B。
定量表達式是 H∆D1=0.042D/B (2)
系數(shù)0.042是依據(jù)多次實踐數(shù)據(jù)而推得。
3 淬火后的實際磨量確定
由實踐得知。彈性回縮量不會因為車削后的余量的微量增減而變化,因此淬火后的實際磨量應為
H∆D2=H∆D1+d (3)
4 計算實例
已知197726軸承外圈的最大壁厚B=18.85mm,外徑D=230.9mm,原來取外滾道車削后的余量∆D1=0.65,試求合理的車削后的余量及淬火后的磨量,并驗證原取值的合適性。
解:由式(1)得彈性回縮量
d=26B4/D3=26×18.854/230.93=0.266
由式(2)得車削后的余量
H∆D1=0.042D/B=0.042×230.9/18.85=0.514
由式(3)得淬火后的實際磨量
H∆D2=H∆D1+d=0.266+0.514=0.78
而這種規(guī)格的軸承外圈原外滾道車削后的余盆取值∆D1=0.65,淬火后實測磨量是0.9,與計算結果0.78相差較大,因此原取值是不合適的。后余量取∆D1=0.5,淬火后實測磨量為0.76,計算結果與實測情況很接近說明后者取值較合理。
值得指出的是淬火壓模的尺寸應與車工圖的尺寸相同,實踐證明以滲碳鋼軸承套圈淬火時的收縮量作為整形量足以達到整形效果。
買軸承,上東明商城 網(wǎng)址:www.dmzcsale.com


上渝精機